維也納森林與貝多芬

維也納森林位於城市的北面不遠處,自古以來就是當地人所鍾愛的休憩場所,除了種植葡萄為主的農墾區,至今仍大致保留了原始森林的樣貌。

這片鄰近森林的自然美景,激發了許多藝術家和音樂家的創作靈感。以圓舞曲聞名於世的小約翰史特勞斯就曾經寫下與〈藍色多瑙河〉齊名的〈維也納森林的故事〉。

維也納森林裡的海利根施塔特(Heiligenstadt)是以溫泉、葡萄酒,和自然美景聞名的小村莊,貝多芬三十二歲的時候,因為耳疾惡化,曾經到此居住靜養,並且留下了著名的「海利根施塔特遺書」。

這封遺書,其實是貝多芬耳疾加劇,感到萬念俱灰時,寫給兩個胞弟的家書。或許是嚴肅而不拐彎抹角的個性,加上為耳疾所苦,讓不擅與人相處但又渴望被人理解的貝多芬,只能透過文字抒發情感,表達對兩個弟弟的關愛,一如他的音樂,曲如其人,總是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正直而單純的美好。

最終,貝多芬並沒有將這封遺書寄出,而是將身體和心靈的苦痛化為作曲的動力,迎來了音樂創作生涯的高峰。一直到二十多年過後貝多芬過世,助理在整理遺物時,才偶然發現了這封信,也讓人更了解他當時的心境。

當年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居住的小屋,目前被維也納政府改建成了博物館,而他散步、沉思的森林小徑,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了「貝多芬小徑」。前幾年到維也納旅遊時,走在貝多芬小徑上,夏日的陽光從森林的枝葉間灑落,聽著清脆的鳥鳴聲,潺潺的流水聲,彷彿田園交響曲在耳際響起,身心的疲憊都被治癒了。

貝多芬一生總是維持著嚴謹而規律的生活作息,每日上午六點起床,吃完簡單的早餐後,據說,在寫曲前,他總是會細數六十顆咖啡豆,慢條斯理地用虹吸壺為自己煮上一杯咖啡。一位友人為此感到好奇,莫非六十顆豆子的黃金比例可以讓咖啡的風味變得更好?喝過貝多芬煮的咖啡後,他卻十分不以為然,覺得貝多芬不過是在浪費時間而已。但是,貝多芬卻告訴他說:「咖啡的味道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內心的平靜」。

或許,在浩瀚如海的知識和技法背後,我們所追求的,也不過只是一點內心的平靜。

發表留言